淮北市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总结
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,全面提升我市教育系统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,2025年6月,全市教育系统紧扣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——查找身边安全隐患”主题,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月活动。通过线上线下联动、宣传培训结合、隐患整治并进,有效强化了师生安全意识,提升了应急能力,形成了“人人关注安全、人人参与安全”的良好氛围,达到了“学习宣传氛围浓、排查整治重实效”的预期目标。
一、工作落实情况
(一)健全完善机制,工作部署有序
1. 建立领导机制。成立“安全生产月”活动领导小组,由主要领导任组长,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,各县区教育部门主要领导、市直各学校主要领导、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,制定活动方案,明确职责分工,确保活动有序推进。
2. 动员部署工作。6月初召开专题会议,部署安全生产月任务,要求各县区教育局、市直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方案,确保活动落地落实。
(二)宣传教育全覆盖,形式多样重实效
1.多种渠道宣传,强化安全渗透。线上,各县区教育部门、各学校坚持“1530”安全教育提醒机制,结合师生安全管理实际和近期学校安全工作重点,聚焦交通、消防、食品卫生、反诈、防溺水、居家安全等重点领域,通过微信公众号、微信、QQ及钉钉家校联系群等平台,发布各类安全知识图文、警示视频、应急指南等安全知识;通过家长群、钉钉、公众号、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方式推送安全提示,引导家长共同做好学生各项安全教育和提醒,同时,督促家长履行学生非在校期间安全监护和教育责任。线下,各县区教育部门、各学校结合师生安全管理实际和近期学校安全工作重点,聚焦交通、消防、食品卫生、反诈、防溺水、居家安全等重点领域,设置安全宣传展板400余块,悬挂横幅380余条,600余所学校利用各类电子屏滚动播放等形式播放预防溺水、交通安全、消防、防范欺凌等视频、文字宣传2000余份,实现安全宣传“抬头可见、触手可及”,强化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。
2.强化活动引领,激发参与意识。一是通过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组织开展以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——查找身边安全隐患”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安全生产月专题教育活动。学生及家长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学习平台提供的“安全生产月”视频资源。同时,积极开展家庭安全隐患自查,以此增强安全意识,掌握自救互救技能。此外,平台还引入了智能成长陪伴师,为家长提供安全知识、安全应急查询,亲子沟通指导、健康咨询等个性化支持服务,助力孩子安全健康成长。二是组织开展禁毒主题海报设计比赛、“安全小卫士”短视频征集、应急科普宣传优秀作品征集等特色活动。三是各学校开展“每日一个安全知识”“安全隐患随手拍”“安全知识竞赛”等趣味活动,吸引师生主动参与。四是各学校持续利用1530安全知识教育和提醒机制,组织百日润心反诈专题讲座、防溺水专题课,结合真实案例剖析,提升师生风险防范能力。
(三)强化隐患查改,筑牢安全防线
1.持续深化两项专项行动,确保隐患动态清零。一是各县区教育部门开展校车安全整治回头看,紧盯校车安全整治专项行动中发现并整改207处隐患问题进行逐一检查,确保隐患100%整改到位。二是聚焦学生身心健康、消防、安防建设、食品卫生、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等方面,各学校按照“全覆盖、零容忍”要求,对校舍、实验室、食堂、消防设备、用电设施等重点区域开展隐患排查,累计排查隐患200余处,整改完成200余处,整改率100%。三是委托第三方对市直学校开展第6轮隐患排查,共发现问题85条,其中电力问题67条,占比78.8%,及时协助处理15条,占比22.4%,剩余占比77.6%;消防问题17条,占比20%,及时协助处理5条,占比29.4%,剩余占比70.6%;燃气问题1条,占比1.2%。四是督促整改省督查组督查中发现的问题(11所学校,隐患问题共31个,已全部整改,其中市教育局直管学校2所,工业学校和龙波高中,共6个问题,已全部整改到位;1家校车公司,隐患问题4个,已全部整改)。
2.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,开展预防溺水专项行动。各县区分别组织召开学校安全暨防溺水工作专题会议,分析研判工作形势,进一步明确重点工作,健全完善“五包责任制”工作机制,层层压实防溺水安全责任。全覆盖摸排全市河道、水库、鱼塘等危险水域2806处,均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,完善安全基础设施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市风险水域设置宣传标语1451个、警示标牌2879个,配备救生衣2322件、带长绳救生圈2029个、救生竿1999根,加装防护栏52368米,组建防溺水巡逻值守队伍269支、应急救援队伍218支。推进科技防溺水,在危险水域周边设置智慧视频监控和喊话喇叭,对进入危险区域学生实时跟踪、预警、喊话、驱离。家校社协同共管,多形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,多媒体平台常态化推送防溺水公益广告、警示案例,营造全社会关注学生防溺水的浓厚氛围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市悬挂宣传标语1854条、发送预警信息2.1万余条、公众号发布信息6261条;各学校落实“1530”安全教育机制(每天放学前1分钟、周五放学前5分钟、假期放假前30分钟提醒),制作宣传展板3549块,开展防溺水主题班会2.2万余班次,组织观看警示视频68.7万余人次,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37万余人次、承诺书33.8万余人次;学校联合村(社区)委会全面摸排农村留守儿童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、单亲家庭、重组家庭等特殊情况学生2.7万余名,落实双重包保。四大运营商每周面向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推送1次防溺水提醒提示短信。成立4个督查组,分别赴一县三区开展防溺水督查,共发现隐患19处,下发通报1份。第二轮督查正在进行中。
3.全面查改隐患,确保高中考安全。各学校对教学设施、校舍、餐厅、宿舍、消防器材、用电设施、实验室危化品等进行一次全面排查,对排查中发现的隐息问题,明确责任人员,建立台账,制定措施、确保限期整改到位。联合公安、市场监管等部门整治考点周边治安、交通、摊贩问题,确保考试环境安全。加强食宿安全管理。做好考试安全保障,关心呵护考生身心健康。严格应急值守,强化应急处置。提前分析端午假期及高、中考期间学校安全形势,建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,适时进行桌面推演或实践演练,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。
(四)强化应急演练,提升应对能力
1.多种场景演练。各学校组织呛溺水、消防疏散、防暴恐、地震逃生等应急演练,累计开展600余场次。通过模拟真实场景,师生熟练掌握灭火器使用、逃生路线、应急响应流程。
2.专业指导培训。邀请公安、消防、救援、安全管理专家现场指导,开展防暴器材使用、急救技能实操培训,提升校园安保队伍实战能力。
二、存在隐患问题
(一)隐患整改不够到位。个别学校安全意识薄弱,隐患整改流于形式,需进一步督促落实,建立长效跟踪机制。如省安全生产第三督察组在检查杜集区任庄小学、高岳中心校、实验初级中学反馈了11条问题,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较多,极易造成重大安全隐患,也严重影响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成绩和淮北教育的良好形象。
(二)培训演练不能全覆盖。部分偏远学校资源相对不足,安全培训不能做到全覆盖;个别学校应急演练存在流程化问题,真实应对能力有待提升。
(三)风险隐患大量存在。一是学校自备校车监管存在漏洞;校车公司管理松散缺位;偏远乡镇及农村地区,存在执法监管“真空”,个别校车存在不按线路行驶、超员、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。二是个别学校拆窗破网不彻底、疏散通道数量少;防冲撞设施强度不足(尺寸不达标);学生欺凌事件易发高发;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持续居高不下;学生骑乘电动车不佩戴头盔、骑乘改装电动车(如九号)超速行驶等高危行为大量存在。
(四)防溺水工作形势严峻。工作出现“上紧下松”“内紧外松”等现象,属地责任落实不到位、包保工作不够细致、应急救援物资陈旧老化、巡逻值守流于形式;再加上我市风险水域达2806处,未成年学生近39万名,点多线长面广,尤其农村学校周边水域广,且留守儿童、单亲重组等特殊群体监护缺位问题突出,“管住人、看好水”工作压力较大。
(五)学生心理问题突出。毕业季、考试季、升学季临近,学生自我伤害事件易发、高发。今年以来发生3起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,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起1人。
三、下步工作打算
(一)持续做好预防溺水工作。把预防学生溺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学校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,充分发挥防溺水联席办牵头抓总作用,推进防溺水工作家校社协同共管,营造浓厚宣传氛围,强化科技赋能,组建督导组开展防溺水督查,切实做到“管好水、看住人”。
(二)持续强化隐患排查整改。健全部门共同参与、联合管控的“护学”机制,织牢织密校车安全、学校安全保护网;常态化推进安全隐患查改,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,明确责任人、整改时限,实现“清单式”“闭环化”管理,确保整改到位、不留隐患。
(三)持续抓好“护校安园”工作。市委政法委、教育、公安、市场监管、文旅体委等部门加强协作,深化“平安校园”建设,落实“一校一策”方案,采用高峰勤务和常态化巡逻机制和“警+N”模式,强化“护学岗”作用,确保学生上学、放学安全。
(四)持续抓好学生安全教育。充分利用网站、公众号、家长群、宣传栏、电子屏、安全教育平台等开展防溺水、防欺凌、消防、反诈防骗、防灾减灾、安全生产等系列安全教育活动,形成家校社合力,共同维护学校安全稳定。